《寻找大洒锦》:让孩子找到“怒放的生命”

当下很多年轻人患上了“空心病”“兰花病”“草莓病”,就像是空心的菜、温室里的兰花、经不起磕碰的草莓,找不到自我价值、受不了挫折、失去人生的方向。无力感、挫败感、无价值感,是青少年在成长中非常突出的问题。

《寻找大洒锦》描绘了一个城市女孩采君的假期蜕变和寻找自我的旅程。她因为遇到了精神困扰、产生了厌学情绪,跟着爷爷走进了具有喀斯特地貌的风景区,和几个彝族孩子成为了朋友,开启了一段难忘的乡村之旅。

开篇采君因为家庭的变故、父母的离异、成绩波动而出现了心理问题,沉迷于手机来逃避现实,但是爷爷没有逼她学习,而是带她来到了广阔的田野、优美的乡村。她刚开始就像一朵干枯的小花,需要到大自然的怀抱沐浴阳光雨露。换换环境能改变心情,这是有科学道理的,因为放松的环境、清新的空气、缤纷的自然能刺激脑细胞,让麻木的感官重新恢复活力。

在美丽的彝族乡村,采君结识了不同个性的朋友,他们也有各自的困难和挑战。阿聪家庭条件好,但是顽皮闹事、逆反心理严重,不喜欢上学,只想去探险;爱学习且懂事的阿依家境困难,需要勤工俭学帮助聋哑妈妈减轻经济负担;阿吉宇读书不行,做饭却很在行,他一心想当个厨师,会烤鸡蛋、烤玉米、烤豆腐、烤糯米糍粑……

什么是教育?生活就是教育。什么是课堂?大自然就是没有围墙的课堂。采君和小伙伴们在劳动中自然成为朋友,把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当成朋友。而且,作家把劳动教育放置在一个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环境中,这里有彝族的大三弦、刺绣、壮族花米饭等古老的音乐、舞蹈、手工艺、饮食文化。孩子们在自然风光和人文艺术兼具的环境中,通过劳动去探索自己,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,无力感、迷茫感全都烟消云散了。

《寻找大洒锦》生动呈现了孩子如何在劳动中展示、发现和发展个性。劳动也是能够最充分、最鲜明地展示一个人的天赋才能,并带来精神创造性的幸福。劳动教育一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一环,只是不知何时起,我们忽视了劳动,把孩子们从土地上连根拔起,让他们失去了生命的活力。
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,他曾这样评价劳动教育的价值:“一个人把自己的智慧、技艺和对事业的无私的热爱变成劳动的物质成果,他会享受到光荣感、自尊感,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。”我们作为家长,要像苏霍姆林斯基一生所致力的那样:“努力使每一个少年学生都成为劳动者、思考者、探索者,使他们在有趣的、令人鼓舞的创造活动中来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。一个人在少年时代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,就在于他对真理的认识和发现是跟个人付出的创造力融为一体的。他感觉到:由于自己的思考和钻研,大自然才向他揭示出自己的奥秘。

本书名为《寻找大洒锦》,什么是大洒锦?其实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荷花,一种大株型重瓣复色荷花,通常是一朵花分为两半,一半红色,一半白色。寻找大洒锦也是贯穿全书的一个悬念,最后采君他们终于找到了,而且是一种稀有的花色——十字状的花,两块红色,两块白色,相对而生,呈十字状。植物专家说,可能10万朵里面才会出现这么一朵变异的品种。植物王国里每一样植物都是如此多彩,自然的变异更是人工无法再现的美丽。孩子们不断劳动、思考和钻研,大自然才向他们揭示出自己的奥秘;一度迷茫的孩子们找到了象征希望和美好的大洒锦,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。

今天是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,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爱好和发展个性的权利,每个人的天赋也有所不同,不能完全用考试来衡量,但是同时学习文化知识更加重要。无论个性、天赋有何不同,都要不断学习、成长、向善、向上,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花色。正如爷爷语重心长地说,每一个孩子都像大洒锦一样,有着不可复制的独特的个性。有的是奔跑在大自然中的自然之子,勇敢、自由、奔放;有的像峭壁上的石斛,花朵不易凋萎,具有顽强的生命力;有的看似路边的小草,其实是大草箭叶大油芒;还有的像海菜花,对水质污染很敏感,但是不管水有多深,花朵都能浮出水面,接受阳光。

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花朵,都是独特的大洒锦。无论多少次失去方向,无论多少次破灭了梦想,都要像鸟儿飞翔在辽阔天空,像风穿行在无边的旷野,像植物扎根在沃土。找到你的大洒锦,找到属于你的怒放的生命。

(作者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、金牌阅读推广人)

作者:李峥嵘

Tags: